走进非洲,爱上非洲!·社区工具·查看新帖·设为首页

新华非洲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新华非洲网 首页 农业专区 农业时讯 查看内容

中国热科院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累计推广一千万亩木薯新品种 ...

2023-10-18 13:55| 发布者: 新华非洲网| 查看: 88| 评论: 0|来自: 海南日报

摘要:   “木薯是非洲主要的粮食作物,可是你们真的认识木薯吗?在中国,木薯可被用于加工饼干、蛋糕、面条等。”讲台上,海南农业专家在讲解木薯的加工产业链,讲台下,来自非洲的学员一边认真记录,一边点头赞叹:“原 ...

  “木薯是非洲主要的粮食作物,可是你们真的认识木薯吗?在中国,木薯可被用于加工饼干、蛋糕、面条等。”讲台上,海南农业专家在讲解木薯的加工产业链,讲台下,来自非洲的学员一边认真记录,一边点头赞叹:“原来木薯的用途这么广!”

  这样的一幕,发生在日前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办的木薯产业发展培训班上。近年来,这样的培训班时常举办,一批又一批非洲学员远道而来,在海南通过参观考察、现场教学、文化体验等方式,学习木薯从种植、栽培管理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经验。

资料图:木薯技术培训班上,来自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学员合影。

  “木薯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,是非洲国家百姓的主粮。但以前,因栽种模式落后,非洲木薯的产量仅为每公顷9吨至10吨。”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陈松笔说,十多年来,多名海南农业专家先后奔赴非洲,手把手教当地农民栽种、管理。

  “当地农民对技术十分渴求。”曾参与援非种植木薯项目的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专家薛茂富说,每一次培训都有一两百人,座无虚席。

  海南农业专家不仅送去先进经验,还有优良品种。陈松笔介绍,当前华南5号、华南8号、华南14号等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,特别是华南5号木薯,每公顷产量达到51吨,是当地品种产量的数倍。

  海南农业专家们还在这些木薯新品种的基础上,结合当地的栽种情况,选育出抗病性更强的品种,通过审定后将在非洲地区推广种植,进一步提高非洲木薯产量。

  援非条件艰苦,但海南农业专家从未退缩,在培训过程中都是亲自下地示范指导,这让许多当地农民、政府官员都感动不已。“在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国家的农业交流领域,只要说起CATAS(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),他们都很熟悉。”陈松笔自豪地说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2022年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木薯产业科技创新院在儋州揭牌。陈松笔说,创新院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纽带,是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全体成员的平台,将充分利用该平台,继续发挥木薯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作用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Copyright ©2011 xxx.com All Right Reserved.   京ICP备12008728号-19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