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走进非洲,爱上非洲!·社区工具·查看新帖·设为首页

新华非洲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新华非洲网 社区论坛 论坛社区 投资非洲 农田水利 非洲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
查看: 9328|回复: 0

非洲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[复制链接]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发表于 2012-2-14 12:07:25 |显示全部楼层
非洲现有53个独立国家,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(包括近海岛屿),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/5;人口7.8亿。 非洲有“高原大陆”之称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。沙漠面积约占非洲大陆面积的40%,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之最,面积777万平方公里。非洲气候地处热带,95%以上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,年平均温度在20℃以上,只有南北两端和局部山区的年平均温度低于20℃。 农业是非洲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非洲除南非、利比亚等11国外,其余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,农业产值约占全洲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,农业产值比重超过30%的有21个国家;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/3,有1/2的国家农业人口占80%以上;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1/4,有32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主;非洲还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,许多产品在世界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 注重发展出口经济作物,但80%的国家粮食不能自给。 非洲虽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,但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,许多国家都是单一种植,把物力、财力、人力集中在供出口的经济作物生产上,粮食生产落后,80%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,每年进口大批粮食。 土地占有制形式的多样性 非洲土地占有制形式主要有三种,一是前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,包括盛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落所有制和普遍存在于北非、东北非的地主占有制,在部分热带丛林及高山地带,还存在着原始公社所有制;二是欧洲殖民者入侵后,霸占了大片肥沃土地,雇用当地劳动力,经营种植园或农场,形成了资本主义土地占有制;三是国家独立后,有的实行土地国有化,有的进行土地改革,并组织一些合作社,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占有制形式DDD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。 农业生产水平低 非洲许多国家还盛行迁移农业,多数地区的耕作方式和技术都非常落后,现代化水平极低,仰天靠地,丰歉皆由天定,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。粮食单产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一半,咖啡、棉花等也只有世界单产水平的2/3,都是水平最低的一洲。 林业发展较快,但利用不合理 非洲森林面积达6.4亿公顷,占世界的17%,森林覆盖率为21%,是世界重要的热带木材产区之一。近年来林业发展较快,木材采伐量的增长超过世界平均速度。但利用不合理,所产木材90%作薪柴,工业用材很少,并多以原木形式出口;大部系热带森林,采伐很少,因此,非洲林业发展潜力很大。(中国农业信息网)   非洲的农业政策的特点 发展生产是非洲农业政策第一要务 农业是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,也是非洲国家寻求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希望所在。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此重要,非洲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,发展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,但非洲国家不仅没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,反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粮食净进口大陆。据统计,在2008年,非洲国家用于进口粮食的款项高达150亿美元。在此背景下,发展农业生产成为非洲国家农业政策的第一要务。 “非洲绿色革命联盟”致力于增加非洲粮食产量、解决非洲日益严重的饥饿等问题。2008年6月4日,该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、国际农业发展基金、世界粮食计划署4日在罗马签署谅解备忘录,目的就是帮助非洲国家的农民提高生产自救能力,努力打造出非洲的主要“产粮区”,应对非洲国家面临的饥荒和粮食危机问题,摆脱贫困和饥饿状况。 非洲联盟发起的非洲农业发展计划已于2008年1月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正式启动,该计划致力于帮助非洲大陆发展农业,帮助解决那里的饥荒、贫困和营养不良等问题,目的是在2015年之前使农业产出每年增长6%。 积极支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从秸秆、甘蔗、玉米以及畜牧业的废弃物中提取的能源,如甘蔗乙醇和生物柴油等。众所周知,开发生物燃料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环保问题,而且还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,有着多方面的利益。一些非洲国家也认为,本国有大片土地还没有被利用,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可以增加财政收入,用来支持发展农业,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,并减少本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。再加上近年来,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处于高位。为了缓解高油价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,不少非洲国家积极寻求资金和技术发展生物燃料产业,开发生物能源并取得了一些进展。在整个非洲,已经有生物燃料项目或正在酝酿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有尼日利亚、马里、南非、肯尼亚、莫桑比克、塞内加尔、刚果(金)、马拉维、赞比亚、加纳和津巴布韦等国。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们也都意识到了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,而非洲国家数量多、国力发展不平衡,因此非洲国家选择了一条适合非洲实际、整合同家间和地区间科技力量的联合发展之路。在联合目的干预下,20世纪80年代初,非洲各国制定了《非洲经济发展的首要规划》(1986-1990年)和《拉格斯计划》(1980-2000年)。在这两个文件中,提出了各国政府应对发展科学和技术给予足够拨款,应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和技术教育的组织工作。 2005年,非洲第二届科技部长会议通过《非洲科技共同行动计划》,制定了非洲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。以合作寻求科技进步,进而推动经济发展,成为非洲各国的共识。 2007年2月,第八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。此次非盟首脑会议明确把农业、环境、卫生、水资源和信息技术列为非洲科技发展与合作的重点领域。此外,他们还建议设立专门研发基金,用于资助对非洲脱贫有价值的科研项目。 非洲国家领导人还决定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,确立了每百万人中需有200名科学家的培养目标。各国将为年轻的科研人员提供专项资金,重奖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人才。非洲各国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,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,减少人才外流;鼓励年轻人,特别是年轻女性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,为非洲的发展储备后续力量;增加科研经费,加强科技专利的保护工作。除加强人才教育与培养外,防止人才大量外流也是非洲提高科技和科研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。(摘自:上海科教兴农网)   粮农组织称:非洲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   中新网联合国6月20日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19日在粮农组织非洲区域会议上发言时指出,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非洲农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,仍存在资本化不足、低效和不具备竞争力的问题。   农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17%的国内生产总值、57%的就业以及11%的出口创汇收入都来自农业。  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,迪乌夫指出,过去20年中,非洲谷物产量每年以2.6%的速度增加,但谷物进口数量却以3.5%的速度上升;自1996年以来,非洲的农业出口量每年增加2.3%,而其农业出口量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8%降至2005年的1.3%。近三十年来,非洲农业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,现已成为农业产品的净进口方,其中粮食占农业进口的87%。   除粮食生产外,非洲畜牧业和渔业的产量也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。例如,渔业过去十年中一直处于停滞状态,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断下降。1990年非洲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8.8公斤,2001年则减少为7.8公斤。   迪乌夫表示,如果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并实施良政,他相信非洲国家能够改善农业的面貌,满足人民的食物需求,这样的政治意愿在2003年非盟国家发表的《关于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马普托宣言》中得到了体现。非盟国家在这份宣言中,承诺在五年内将10%的国家预算拨给农业和农村发展。不过,目前只有五分之一的国家实现了这一点。   水资源缺乏管理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。非洲93%的可耕地完全依靠降雨来灌溉,只有4%的可再生水资源得到利用,而亚洲为14%。   非洲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土地利用不足以及土地退化问题。非洲1亿8400万公顷的可耕地只有14%得到耕种,2100万公顷处于加速退化状态。   此外,非洲每公顷可耕地仅使用23公斤肥料,撒哈拉以南非洲仅为9公斤;而亚洲为每公顷151公斤。而且,高质种子的成本高而且在当地市场上难以获得,也是非洲农业发展的障碍之一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Copyright ©2011 xxx.com All Right Reserved.   京ICP备12008728号-19

回顶部